“看不见”的肿瘤------血管球瘤

作者:王文日期: 2024-03-18浏览:

黎女士,46岁的她,右手拇指疼痛如影随形,长达三年之久。每次不经意间的触碰,都仿佛被电击,痛得她几乎无法忍受。历经多家医院、多项检查,却始终未能找到病因。直到近四个月,疼痛愈发频繁,尤其在夜深人静时,轻轻一碰便让她痛得夜不能寐,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幸运的是,她找到了我院创伤外科的崔红旺主任。经过崔主任的细致询问、查体,并结合超声检查,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迅速诊断出了这一“隐形杀手”——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名词,正是折磨黎女士三年的元凶。它是一种罕见的小型血管瘤,虽然瘤体微小,但疼痛异常,常常让人难以忍受。血管球瘤主要发生在四肢末端,如甲床、指/趾侧,但也可能出现在全身其他部位。

术中切下来的微小肿瘤(放大2.5倍)

(崔红旺、王文医师为病人做手术)

那么,血管球瘤究竟有哪些特征呢?它通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单发性血管球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甲端皮肤或皮下组织。而多发性血管球瘤则多见于儿童,男性多见。血管球瘤虽小,但症状明显,包括自发性的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以及对冷刺激的敏感。患者往往会在手指或足趾甲下或皮下发现蓝色或紫红色的米粒状斑点。

如何治疗这一“隐形杀手”呢?对于单发性血管球瘤,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彻底切除瘤体,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创伤外科在崔红旺主任的带领下,成功为黎女士实施了显微镜辅助下的手术治疗,仅用了20分钟就顺利切除了这一“微型肿瘤”,让黎女士从长达三年的病痛中解脱出来!

科普时间

什么是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也叫血管球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小型血管瘤,血管球是位于皮肤中的一种正常结构,直径约1mm,是小动、静脉之间的短路,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末梢。至于为何转变成瘤,目前机制不清。血管球瘤主要发生在四肢末端,比如甲床、指/趾侧,亦可见于全身其他各处如躯干、面部、内脏器官等。血管球瘤瘤体较小,直径一般为1—2mm,很少有超过3mm者,虽然病变很小,但非常疼痛,极少发生恶变。

血管球瘤具备哪些特征表现?

血管球瘤的症状与其位置和数量相关。单发性血管球瘤常发生于富含血管球体的肢端部位,特别是甲端的皮肤或皮下组织,中青年女性多见(除了指甲周围的血管球瘤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其他部位的血管球瘤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发性血管球瘤常多见于儿童,以男性多发,病因不明,损害可发生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表现为较大的蓝色柔软结节,多无症状。偶有触痛和阵发性疼痛。

经典的血管球瘤多是单发性的,症状包括自发性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和疼痛的冷敏感性,临床上称之为血管球的三联征,患者会发现手指(足趾)甲下或皮下可见蓝色、紫红色米粒状斑点,日常生活中受凉、轻微摩擦或压迫即可引起剧烈疼痛,并且向整个肢体放射,持续时间不等,一般为数分钟,偶有疼痛持续数天者,部分患者会有同侧交感神经血管紊乱症状,如肢体出汗、发凉等。肿瘤若较大可导致远节指骨压迫性改变。由于病程长、疼痛剧烈,早期不易确诊,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血管球瘤如何治疗?

单发性血管球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激光、电子束照射、音频电疗和局部硬化剂注射。以手术为主,手术彻底切除瘤体是治疗的最好办法,个别患者瘤体边界不清楚或切除不完全者,需要扩大切除范围、彻底解除瘤体,以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切除彻底后一般很少复发;血管球瘤恶变临床文献报道罕见。多发性血管球瘤多为先天遗传性,无明显症状时可不作特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