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部、科研部举办 “谱美文、庆国庆”现场作文比赛

作者:日期: 2014-09-29浏览:

为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部、科研部于9月22日下午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谱美文、庆国庆”现场作文比赛,教学部、科研部共21名职工参与了本次比赛。何琪懿副院长作为本次比赛的命题人,以题目《附院的一天》拉开了比赛的序幕。参赛人员用90分钟时间,交出了属于自己的“附院的一天”。

比赛过后,教学部、科研部成员组织了简单的会餐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大家对“附院的一天”各抒己见:

“题目选得好,在平凡的一天写出不平凡,特别考验人”;

“今天有‘附院的一天’,未来有‘附院的每一天’”;

“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普通的,但倾注的感情却并不普通”。

夜幕降临,工作一天的疲倦被教学部、科研部成员们的热情一扫而空。大家纷纷表示,像此类促进部门同事思考、交流的有意义的竞赛活动,希望今后能够多多举办。今日我们“同饮一锅粥”,明天我们“共述附院梦”!

附:教学部、科研部“谱美文、庆国庆”现场作文比赛获奖结果及获奖文章

本次现场作文比赛采取评比分离制度,参赛文章全部封存,交由省内著名作家阅卷、评分,现将比赛结果公布如下:

第一名

急诊医学教研室

张 波

第二名

科研部

陈贤才

第三名

教学实践科

李书卫

附院的一天

急诊医学教研室 张波

学医五载,轮训三年。几番波折之后,我又回到了附属医院。不是以一名医生的身份,而是一名行政人员----专职教学秘书。放弃所学的专业需要莫大的勇气,但自从做出这个选择开始,我就不曾后悔,我会一路走下去,坚信自己的选择。

经过简短的岗前培训后,八月一号正式开始了我作为专职教学秘书的一天。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决定,我被分配到了急诊医学教研室,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科室。学生时代总是对教研室这地方充满好奇和敬畏,那时候认为教研室统筹管理着所有的老师,并且所有的课程安排、考试、改卷等等都由它负责,自然而然让人感到敬畏;陌生是因从未近距离接触过,一切都将从今天改变。

在教学部集合后,何院长及教学部的老师领着我们这几个内、外、妇、儿、急诊的专职教秘,一一去拜访我们的顶头上司----教研室主任。早晨的附院是忙碌的,电梯总是满员,大家都只好爬楼梯上下楼。何院长很有耐性地给每位教研室主任做介绍,并嘱咐主任们悉心教导我们这几个新到岗的教学秘书,尽快地与上届教秘做好交接,熟悉自己的工作。跟在何院长身后,从一层楼爬到另一层,我发现这位年纪比我们大不少的领导,身体素质不比我们年轻人差,我们都已经气喘吁吁,而他还是神闲自若。

终于来到了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所在的科室,见到自己主任的那一刻,心中的忐忑、紧张全部消失的无影无踪。与自己所猜测的严厉的面孔相比,陈主任看起来是分外得和蔼可亲,言语里透露着亲切,目光里充满了睿智。相互介绍后,陈主任交代了今天的工作主要是熟悉环境,顺便整理整理教研室的文档之类,只有熟悉流程后才能在接下来的工作里得心应手……简单的几句话,让我从中体会到了信任和期望。

回到急诊医学教研室,“威马逊”台风过后的痕迹依然残留。清理完办公桌、地面的泥尘,将浸水的档案袋拆开,一页一页得摊开,放到太阳下将文件晒干。空气里飘荡着淡淡的霉味,看着档案柜上整整齐齐的一排排文件,心里想着,或许今后长期陪伴自己的就是它们了。这些不起眼的文件,包括各位老师授课的教案、讲稿、教育计划、科研成果、学生的试卷等等,记录着急诊医学教研室从成立以来的点点滴滴,记录着各位老师们的辛勤劳动、付出、创新的点点滴滴,更是记录着学生们的每一次进步……想到这里,突然感到了一份深深的责任。

这一天很快就将结束,但这仅仅只是开始,期待自己在附院急诊医学教研室的每一天都充实而富有收获,也期待自己能为附院的临床教学工作奉献一片热情、奉献一份责任。

附院的一天

科研部 陈贤才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带来璀璨绚丽的光芒时,作为海南省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广场前、楼道内,已见脚步匆匆的身影。行政人员、医生、护士等医院各岗位人员正满怀着一天的信心和期许,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而院内的病人和家属,亦在和煦阳光的映射下,不遗余力地与病魔抗争着。在院内行走着的人们相互间点头微笑的问候声中,海医附院新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身影,温暖的微笑,贴心的叮咛,海医附院各医务人员用他们生命中的美好年华,谱写着奉献的赞歌。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阳光撒下它最强的光线、喷出全部的热量时,当海医附院各科室内的人们陆陆续续地走向医院食堂、当病人家属带着饭盒奔于各个饭店时,海医附院迎来了它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刻。忙碌了半天的人们在食堂里边用餐边交流着,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病房里,病人在家属或护士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亦津津有味地为身体补充着能量,不时传出对海医附院“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宗旨的啧啧称赞。

午后的天空,是如此的湛蓝,凉润的水汽调剂了干焦的空气,令人舒适、惬意。一切似乎都显得有些慵懒,海医附院的人们大都已进入了午休的状态。

时间在静静地流淌着,当海医附院内“外科楼”三个火红鲜艳的大字在西下的阳光照射中灼灼生辉时,时钟已在忙碌的人们毫无察觉下悄悄地走到了傍晚时刻。此时,或结伴、或独行的海医附院人,脸上挂着些许倦意却满怀着一天的成就感,陆陆续续地步出各自的办公室,医院停车场内的车辆也随着涌动的人流缓缓驶出医院,奔向各方……

当华灯初上,街头巷尾弥漫着丝丝饭菜的芳香。此时的行政楼内各个办公室早已门窗紧闭,归于平静,但外科楼、内科楼、医技楼等有病房的楼房内,附院各医务人员仍在用他们认真细致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爱温暖着病患中的生命。他们在以过硬的技术和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践行着党旗下神圣的誓言,在享受着作为一个海医附院人的自豪感中实现着医院明日更大更强之梦想。

附院的一天

教学实践科 李书卫

盛夏清晨,实践科李老师驾车行驶在路上,汽车里广播播报“威马逊”台风即将来临,她望望天空,薄云淡月,天气晴好,打卡机时间显示7点20分,一切如常。

周四还有几件事没有完成,今天还有几件事必须完成。哪件是上午必须完成的,她在心里过了一遍,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中午,吃饭的人还是那么多,她草草啃了几口,又回到办公室继续修订实习大纲。这是她近期的工作任务,只有在一拨一拨的人和事处理完后的中午午休时间,才是写东西的最佳时刻——对她来说。

台风!她想起手机发布的信息,下意识地望望天,云还是不多,骄阳如火,没有任何台风的迹象。她还是选择在实习生微信群里发了一个信息:“孩子们,台风要来了,请注意安全!”因为今天上午一位从山东过来的家长,才刚找过她,打听他失联1个多月在海南实习的女儿。学生的安全让她时刻揪着一颗心,她太了解院门前风雨之后积水的情况了。学生的安全与吃饭、学习一样重要。

下午4点30分,暴风雨如期袭来,但她还在写,还在写,浑然不知。直到同事们招呼可以提前下班,她才发现暴风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看看信息,台风预计有13-15级。她想想,还是让同学们做好准备吧。自己家里的冰箱里也许还有吃的东西,可孩子们可能只有零食,一想到这些,她的心就发紧。

她把电源全部关上,把门窗全部关上。背上包,和实习生组长一起去科室里走走。

下午5点整,科室里还有不少学生在处理事务,妇产科甚至还有产妇准备手术。风雨中每个教师和学生依然如此忙碌。她走了一遍,同时让实习生们提早下班,早些上车,回国兴宿舍。

走完全院,安排学生陆续上车,已是近6点钟。雨已如盆倾,漫上路肩,她赶紧回家。下班了,孩子们已经安全了,她舒了口气。

这注定是让每一个海口人都难忘的夜晚。风,似乎要将整个城市摧垮;雨,似乎要将每一块土地都变成海洋。她和每个海口市民一样,不停地和灌进家里的水做斗争。狂风呼啸,整个城市突然一片漆黑。

晚上8点40分,手机突然响起。一个学生急促的声音响起:“老师,我误了下班的车,现在肚子好饿,我想回宿舍,回不去啊!”很内疚,没有通知到这个中医的学生,她很内疚。坚决要学生留在附院并让他找老师弄点吃的之后,心里稍微一紧:“还会不会有学生又冷又饿啊?”她再次给学生工作小组组长打了3个电话,要求每个组长必须联系到位,给她报告。

晚上9点20分,暴风雨更加猛烈。16级!17级!18级!18.4级!台风的级别不断提高,这是海南有预报记录以来的最高级别超强台风!但她的心不再纠着了,实习生们有饭吃了,有地方躲避风雨了,学生们安全了,她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已是未在附院的时间,她却还是属于附院的,工作时间,8小时之外,她都是附院人。

这就是她,附院的一天,“威马逊”超强台风肆虐的一天,也是做为一名学生服务工作者的一天。也许这是个特殊的日子,也许它并不特殊,对每一个附院职工而言。

如履薄冰,她一直谨记这句话,无论是学生的实习安排,还是学生的生活。作为附院的一份子,作为管理附院实习生的“保姆”,这一刻,在“威马逊”超强台风肆虐之后,她终于可以下班了,可以睡个安稳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