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海医一附院第三届骨松多学科协作组成功举办2020年国际骨松日主题活动----“阳光在线,与爱同行”系列科普和大型义诊活动。活动分为三场。



第一场活动是在门诊大楼前举行的义诊活动。参加本次义诊专家由付昆、王身坚、肖欢、张敬、宋萍、陈开良、韩国栋、颜卫文和周影等20名骨质疏松多学科协作组医护人员组成的联合义诊队伍;为广大市民及骨松患者免费提供初检,骨密度检查、健康咨询、关节超声及治疗建议等服务。此义诊共向群众及病友派发关注骨质疏松症疾病的骨质疏松疾病的防治、“锁住骨流失,逆转骨松防骨折”和维生素D3等宣传资料500 余份,骨关节超声检查68人次,骨质疏松检查141人次,血压测量106人次,免费发放维生素D3 100盒,受益群众达近300人。义诊现场,强大的专家阵容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咨询和检查。专家们认真为市民初检、检查、答疑,为市民提供保健和治疗的建议,获得了市民的好评。

第二场活动是由核医学科肖欢主任医师在门诊楼3楼公益讲堂进行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与日常保健”宣讲。从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老年骨质疏松症病理特点开始,生动的讲述了老年骨质疏松是怎么形成的,强调了老年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日常保健中,嘱咐老年朋友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总结了6个科学防治的要点,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或缓解患者或家属因对骨质疏松症焦虑、精神紧张等情绪反应,增强他们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可以使患者掌握必要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卫生知识,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方案,也可以让患者改变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真正消除致病的根本因素;帮助老年朋友提高自身保健意识,“强壮骨骼,远离骨折”。
本次主题活动,招募到海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19级医学影像本科班29名志愿者参与;通过结合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特色,为市民进行骨密度的测量的特色义诊服务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认可与赞扬。本次义诊服务活动,医学生充分发扬了“关爱、博爱、奉献”的精神,向社会宣传和呼吁更多的群众关爱身体,呵护健康。为了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区,提高社区老人骨骼的健康水平,以及增强作为一个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对前来义诊的老年人讲解了定期检查身体的重要性,鼓励老人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我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大大的提高。我国首次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骨质疏松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的特点。骨质疏松患者是发生脆性骨折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患者或将面临髋部、腕部、椎体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所谓的脆性骨折就是站立的高度和较低处的跌倒造成的骨折,严重情况下有时候咳嗽一下就造成了椎体骨折。除此之外,还有桡骨远端和髋骨骨折。脆性骨折具有高致残致死率,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即使手术也有可能导致1/3的患者致残,如果不做手术,髋部骨折可导致50%的老年人因此死亡。
晚上07:00在综合楼七号会议室还进行了第三场主题活动——“经典回归,福之双至”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南城市巡讲活动。会议由第三届骨松协作组组长付昆教授主持,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程群教授和广东省中医院王羽丰教授分别就:骨质疏松患者全程管理、2017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内容做了生动、精彩的演讲。为我院第三届骨松协作组全体成员在线授课。秘书肖欢也分享一个骨松患者成功救治的一个病例。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第三届骨松协作组人员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疾病诊疗的认识,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提高骨松协作组的诊疗和加强骨松患者的全程管理水平。最后付昆主任为本次主题活动进行了总结:我院“骨质疏松”诊疗协作基地建设已经有十年了,从诊断、鉴别诊断到个人化精准治疗以及骨松患者的全程管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完成了近万名骨松患者的收治,近3万名患者受益;前期我们成了第三届骨松协助组,通过一次一次的活动,带领骨松协作组将骨松工作发展好;不负坚持,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