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医附院耳鼻喉科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救助1名气管异物的患儿。患儿,王XX,男,1岁,因进食“瓜子”后呛咳伴呼吸困难1天入院。外院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时有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喘鸣及声嘶、烦躁。听诊双肺均有明显的哮鸣音,但无气管拍击音。急诊气管三维重建CT结果提示“气管隆突层面异物”。血常规示WBC18.40﹡10^9/L。诊断:“气管异物并感染”。入院当晚即行急诊全麻小儿支气管镜探查术,于主支气管接近气管隆突处发现几乎完整葵瓜子一枚,术中成功取出异物。术后患儿呼吸困难即获明显改善。经积极抗感染及局部雾化吸入治疗,2天后患儿痊愈出院。
喉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3岁占多数。原因是小儿乳牙未完全萌出,咀嚼能力差,喉保护性反射功能弱,进食时喜哭笑打闹,喜将感兴趣的物体含口中,故在哭闹、大笑中将异物吸入气道。若异物较大,嵌顿于喉头,可立即窒息死亡。喉气管支气管异物病情紧急凶险,死亡率高,手术风险极大,对手术技术及麻醉的要求极高。术前影像科精确的三维重建CT非常有助于判断异物的位置及大体性质。近一年多来来,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了多例喉气管异物的患儿,均获得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在急危重气道异物的综合救治能力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喉气管异物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其预防要点为:
1、避免给5岁以下的小儿吃花生、瓜子、豆类及果冻等食物。2、进食时不要嬉笑、哭闹、打骂,以免深吸气时误将异物吸入。3、改正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如发现小儿口内含物时,应婉言劝说,使其吐出,不要用手指强行挖取,以免引起哭闹而吸入气道。

患儿痊愈出院前与医护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