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重托 爱的拯救

作者:日期: 2012-07-31浏览: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路31号 传 真:66782831 电话:(86)0898-66772248 Email:fuu_fuf@yahoo.com.cn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copy right 2008

张 云

心的重托爱的拯救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医德、医技兼备,挽救危重患者生命

心跳的节奏好像是在为生命之歌伴奏,如果心停止跳动,生命这首歌也就戛然而止了,是谁在拯救生命?是谁在呵护心脏?那是海医附院心脏外科的白衣天使们,用他们的爱,接受心的重托,拯救每一个脆弱的生命,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德不近佛者不能做医生,技不近仙者不能做医生。”

为生命的希望,我选择与病人一起战斗

近日,一名正值中年的男患者,因心脏病再次发作来到海医附院心脏外科,经诊断:他是重症心脏瓣膜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达89毫米。据了解,这名患者来自农村,家庭贫困,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孩子才1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已去过多家医院就诊,但因病情危重,医院都拒绝给予治疗。患者的家族也都放弃为其治疗,感到失去了希望。

当患者见到海医附院心脏外科刘苏主任时,他紧紧握着刘主任的手,深深恳求刘主任:“求您救救我,给我做手术,我想活下去,养活我的孩子,承担起家庭重担。”刘主任感到患者求生欲望如此强烈,他想到了医生的职责,想到了“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想到了患者对生的渴望。他认真分析、研究病人的这种病情,该病人如果不做手术,一般情况下可能只能活一两年。而以目前科室的技术条件是可以胜任,并有一定的把握胜任这个手术的,但是存在巨大的风险。据刘主任介绍:该病人不手术是死,而手术风险巨大,但成活是有希望的。为了这个希望、为了这个病人对生的希望、为了这个家庭对患者寄予的希望,我愿意冒这个风险。刘主任亲自与家属反反复复沟通交流,告诉他们手术的风险性和必要性。刘主任严肃地说:“因为我清楚患者病史长、病情重,多瓣膜损害,严重心衰,心脏巨大,病情危重,手术的风险也大,现在我心里也有些后怕。特别是面对当今医患关系紧张,不和谐的、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舆论压力。但是为了希望,我选择与病人一起战斗。”海医附院心外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并经过患者家属同意后,成功进行了手术。

目前,该患者恢复很好,他非常激动地说:“感谢刘主任为我做手术,多少医院都放弃了我,是刘主任,救了我的命。”在患者身边照顾他的家属,也表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

海医附院心脏外科医护人员设身处地站在病人角度,一心为病人着想,与患者并肩作战,挽救病人生命。

团结一致,为心外科荣誉而战

团结和人与人的关系,每一个人如同一个零件,团结一致,海医附院心外科的医护人员有一种以大局为重的责任感,一种齿忘唇寒的危机感,一种辱他人及辱吾身得失感,就是这样互相补台,让他们为了使命而奋战!

据海医附院心外脏外科刘主任介绍,心外科的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团队意识。若是没有日常的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心外科就不可能发展到现在。我们要求每一个医护人员要自律、亲身亲为、都是战士没有老爷;要为公、为病人、忘我、配合、认真、细心、负责、遵纪,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抵得住各种诱惑:名、利、情、仇。在开展一些复杂、疑难、高风险和海医没有开展过的手术时,我们心外科的医务人员心底都有这样一个信念:为了心外科的荣誉而战!

2005年美国心胸外科医师协会主席Orrioger曾说过:“心脏外科医护人员是外科学的‘特种精锐部队’。因为这个学科汇聚了现代工业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设备,运用着现代医学所能提供的最新技术,而且心脏外科医护人员无疑是医学领域内最为艰苦、最具有奉献精神的一组医护人员。”海医附院心脏外科正是这样一支拥有团结精神,一心为病人,不怕苦不怕累,具有奉献精神的“特种精锐部队”。

心脏依然在不停跳动,生命之歌仍然在演奏,因为海医附院心脏外科医护人员不辜负心的重托,坚持爱的拯救,他们捍卫着心脏安全,保证生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