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肌秘|“少白头” 敲响健康警钟!这些真相一定要知道

作者:皮肤性病科 田秘日期: 2025-04-03浏览:

近几年,爆剧《狂飙》热度居高不下,剧中刑警安欣热血正直,坚守本心,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剧中,年纪轻轻的安欣一头白发,呈现出“一夜白头”的视觉冲击。其实,白发早生并非影视作品的夸张演绎,在现实生活中,它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皮肤科门诊每天都会接诊不少年纪轻轻就长白头发的患者。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随时随地捧着手机,不少人熬夜刷手机,年纪轻轻就熬出了满头白发,甚至部分中小学生也未能幸免,现实情况似乎比电视剧更为惊人。白发过早过多出现,不仅影响形象,还会增添烦恼,而忧愁又会进一步加重白发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头发为什么会变白?难道就没有办法让头发“返白还黑”吗?下面,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带您深入剖析少年白发愈发常见的成因,并分享实用的头发养护妙招,助您避免白发过早“暴露”年龄!

一、什么是“少白头”

“少白头”,从字面理解,就是年纪尚轻时头发就变白了。医学上,它被称作白发症,指部分或全部头发变白。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存在差异,对于“少白头”的年龄界定,目前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白种人在20岁之前,亚洲人在25岁之前,非洲人在30岁之前头发出现花白,便可被称为“少白头”。简单来讲,中国人如果在25岁之前长出白头发,就会被定义为“少白头”。

二、白头发是如何形成的

别看头发丝纤细,其内部结构却十分复杂。头发由外至内主要分为三层,最外层是毛鳞片,中间是稍硬的毛皮质,最内层则是毛髓质。在每个毛囊根部,分布着负责头发颜色的色素干细胞,这些干细胞会分化为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的主要功能就是持续向头发的皮质和髓质输送黑色素,输送量的多少决定了头发颜色的深浅。因此,当毛球处分泌黑色素的黑素细胞活力下降,或者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时,头发中的黑色素就会随之减少,白发便出现了,而且白发通常从毛根部位开始生长。

三、导致少白头的原因

1、遗传因素:遗传是导致白发的首要原因。在“少白头”群体中,50.4%-76.7%的人有家族遗传史,且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若父母白发出现较早,子女在年轻时出现白发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黑色素原料合成链中断,或者毛球中的黑素细胞直接死亡,无法有效形成头发色素干细胞因子,从而导致头发过早变白。

2、疾病因素:“少白头”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常见的如白化病、白癜风、甲亢、脑垂体病变等,还有一些相对罕见的疾病,如苯丙酮尿症、恶性贫血、Werner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逐渐消耗头发中的营养成分,阻碍黑色素的生成,进而导致白发。这类白发往往较为严重,常伴有脱发症状。

3、营养不均衡:长期偏食、厌食、过度减肥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使年轻人饱受“少白头”困扰。当身体长期缺乏维生素B2、B6、B12、蛋白质以及锌、铁、铜等营养物质时,黑色素细胞因缺乏营养无法正常制造黑色素供给头发,头发就可能变白。

4、精神压力: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大、压力过高、抑郁寡欢,或遭受精神刺激与创伤,会导致机体神经功能失调,增加毛发的氧化应激,影响毛球的营养供应,损伤黑素细胞,致使黑色素细胞死亡,最终引发白发。

5、紫外线的损伤:紫外线不仅会伤害皮肤,对毛发也有不良影响。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黑色素细胞,对毛囊造成氧化损伤,使发质变得毛躁,发色褪色,进而导致头发变白。

6、运动不足:缺乏运动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无法充分输送到头皮的各个部位,头皮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黑色素细胞便无法正常工作。

7、长期熬夜:长期熬夜会使体内毒素和垃圾堆积,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影响发质,导致白发增多。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不足,会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减缓全身血液循环,增加白发产生的几率。

四、如何预防少白头?

1、均衡膳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饮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注重蛋白质的补充。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牛羊肉、鱼类、豆类、核桃等富含蛋白质的“护发”食物,增强发质。若日常饮食无法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可选择优质植物蛋白补充剂。

2、抗氧化:可以通过摄取抗氧化食物,或外用抗氧化剂来预防白发。传统观念中,吃核桃、芝麻有助于乌发,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核桃和芝麻富含维生素E、多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类物质等抗氧化成分。

3、补充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5、B7会导致头发变细、失去光泽、脱发,维生素B2、B6缺乏则可能引发脂溢性皮炎,进一步加重脱发。由于维生素B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容易随汗液排出,且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因此需要额外补充。B族维生素之间相互依存,建议补充全系B族维生素。

4、调节情绪:减轻精神压力,避免焦虑,保持良好的睡眠,学会控制情绪,凡事乐观积极。偶尔情绪低落时,要通过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治愈自己。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度放松、释放压力、规律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方式,调控情绪。比如坚持游泳、跑步、快走、瑜伽等运动,既能减轻焦虑,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黑色素的合成。

5、防晒:日常做好防晒措施,降低紫外线对头发的损害。紫外线会使头皮老化,产生更多活性氧,破坏黑色素。发际线、发型边分线等部位,长期受紫外线刺激,更容易出现白发。因此,出门时建议戴帽子、打遮阳伞。

6、防护毛发:用适宜温度的水洗发,减少烫染次数,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改善白发。尽量避免经常吹白发,让头发自然晾干。

7、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经常用梳子或手指按摩头皮,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为脆弱的毛囊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按摩时可以闭目养神,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气血,改善头皮局部的营养和皮脂分泌,减少白发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