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放疗误区,带您认识放疗——放疗科医生为您答疑解惑

作者:放疗科二病区 周平日期: 2025-04-18浏览:

放疗会让我变成“辐射源”?

做完放疗回家会不会变成“小太阳”?

听说放疗比满清十大酷刑还可怕?

放疗会把我免疫系统打成筛子?

作为一名放疗科医生,经常会遇见患者们带着满心的疑问与担忧。其实,很多都是偏见和误区!值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二病区主任周平,为您揭开放疗的神秘面纱,驱散那些笼罩在放疗之上的误解与恐惧。

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俗称“照光”,在肿瘤治疗领域,放疗与手术、化疗并称为抗癌 “三剑客”,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放射线看不见、摸不着,许多患者对放疗存在诸多误解和担忧。

一、做完放疗会变成“辐射源”?

患者常常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我做完放疗回家会不会像个‘小太阳’,辐射家人?还能不能抱孙子呀?”

实际上,这种担忧源于对放疗的错误认知。现代放疗主要采用外照射技术,就好比“手电筒照墙”,只有在治疗机器开启的瞬间,高能X射线或电子束才会存在,一旦关闭机器,射线就会立刻消失。治疗结束后,患者体内不会残留任何放射性物质,完全可以放心地与家人接触,拥抱孙子自然也毫无问题。

只有极少数特殊的内照射治疗(如放射性粒子植入),才需要在短期内避免与特殊人群近距离接触,不过医生都会详细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二、只有癌症晚期才需要放疗?

有患者认为:“放疗是不是只有到癌症晚期才会用得上,早期根本不需要?”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放疗堪称肿瘤治疗领域的“全能选手”:

早期:在治疗某些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喉癌、前列腺癌等)时,放疗单枪匹马就能实现根治目标。

中期:放疗可以与手术密切配合,比如直肠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术前放疗能够缩小肿瘤,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头颈部肿瘤、颅脑恶性肿瘤等,术后放疗则可以有效清除残留癌细胞。

晚期:放疗能有效缓解约80%的癌痛等症状,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放疗并非“最后的救命稻草”,而是贯穿抗癌全程的重要武器。

三、疗过程痛苦不堪?

不少患者心存恐惧:“听说放疗比满清十大酷刑还可怕,治疗的时候会不会疼得受不了?”

事实上,放疗过程本身是完全无痛的。当患者躺在治疗床上,或许只会听到机器运转发出的轻微声响。由于放射线看不见、摸不着,患者不会产生任何疼痛感。不过,就像长时间晒太阳会导致皮肤发红一样,放疗可能会引发治疗区域的皮肤反应,或者让人感到疲劳,但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结束后会逐渐减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疗团队会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治疗。

四、放疗会摧毁免疫系统?

有患者担心:“听说放疗会把我的免疫系统彻底破坏,以后难道要一直生活在无菌室里?”

这种担忧有些过度了。虽然放疗可能会对治疗区域的局部免疫功能产生短暂影响,但如今的精准放疗技术(如IMRT、SBRT)就像“GPS定位导弹”,能够精准打击肿瘤,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和免疫细胞。要知道,消灭肿瘤对免疫系统带来的长远益处,远远超过暂时的局部影响。

五、放疗后效果立竿见影?

许多患者疑惑:“医生,我做完第一次放疗,怎么肿瘤还在,是不是没效果?”

放疗并非“消消乐”,癌细胞被放射线破坏后,不会立刻消失,而是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会逐渐死亡并被身体清除。评估放疗效果通常需要在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就像烧开水需要时间一样,我们也要给放疗足够的时间发挥它的神奇功效。在治疗过程中,医疗团队会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所有放疗方案都一样?

有患者会说:“我邻居老王做了放疗,效果很好,我也要做一样的!”

但放疗讲究的是“私人订制”。每位患者的肿瘤类型、位置、大小、分期以及身体状况都不尽相同,因此放疗方案也必须因人而异。常见的放疗类型包括外照射(从体外照射)、内照射(将放射源置于体内)、立体定向放疗(SBRT,高精度小范围治疗)、调强放疗(IMRT,精确调节剂量)等。每位患者的放疗方案都是由专家团队经过严谨的评估和讨论,为本人量身打造的,其精准程度比裁缝量体裁衣有过之而无不及,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七、放疗会诱发新的癌症?

部分患者担心:“放疗会不会治好这个癌,又引发别的癌?”

这种担忧虽然可以理解,但实际发生的风险极低。放射线致癌需要长期、大剂量的暴露,而治疗性放疗是精准、可控的。现代放疗设备的精度已经达到毫米级,如同使用狙击枪精准打击目标,而非散弹枪大面积扫射。相较于放疗带来的显著治疗效果,其诱发第二肿瘤的风险微乎其微。在治疗前,我们会全面、细致地评估风险与获益比,将安全性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