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身体“垂头丧气” 专业干预找回健康底气

作者:妇科 闫刚日期: 2025-04-11浏览:

海南的大街小巷里,清晨的菜市场总是热闹非凡。68岁的张阿姨却对这充满烟火气的地方望而却步。自从生完三个孩子,下腹坠胀如同形影不离的“包袱”,折磨了她整整十余年。

近两年,情况愈发严重。走路时,阴道口会掉出鸡蛋大小的肿块,每迈出一步都无比艰难。原本轻松的买菜日常,变成了痛苦的煎熬。不仅如此,小便也变得异常困难,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张阿姨常常暗自叹息,难道余生都要在这样的痛苦中度过?

一次偶然,张阿姨听闻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在盆底疾病治疗方面技术卓越,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来就诊。经检查,她患有重度子宫脱垂及膀胱膨出。在医生的建议下,张阿姨接受了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手术成功,第二天,张阿姨就能下床活动。术后第四天,她顺利出院。回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盆底康复训练。三个月后复查,她的器官位置完全恢复正常!如今的张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又能像常人一样享受生活了。

一、盆腔器官脱垂是什么

盆腔器官脱垂(POP),指女性盆腔内的子宫、膀胱、直肠等器官,因盆底肌肉及韧带松弛,脱离正常位置下垂,甚至从阴道口脱出。这种病症在中老年女性和多次分娩的产妇中尤为常见。据统计,我国约30%-50%的成年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二、为什么会发生脱垂?

①分娩损伤:自然分娩时,盆底肌肉可能撕裂,神经也可能受损。尤其生产巨大儿或使用产钳助产,损伤风险更高。

②年龄与激素: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弹性减弱,就像老化的橡皮筋,难以维持器官的正常位置。

③长期腹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肥胖或长期负重,都会让腹部压力持续升高,压迫盆腔器官。

④先天因素:部分女性因结缔组织薄弱等遗传因素,盆底先天就较为脆弱。

三、常见症状有哪些?

①下坠感:长时间站立后,小腹或阴道会有明显的胀痛感。

②肿物脱出:阴道口可见或触及肿块,平卧时肿块可能回缩。

③排尿/排便异常:尿频、漏尿、排尿困难,或是便秘。

④性生活不适:性交时出现疼痛,或感觉阴道松弛。

四、如何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盆底康复训练:适用于轻中度脱垂患者和产后女性。可通过凯格尔运动,配合医院专业设备指导下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这种方法无创,患者还能在家中持续巩固疗效。

子宫托:适合不适合手术,或需要短期缓解症状的患者。有硅胶环形托、凝胶支撑托等类型,需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个性化选配。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避免提重物,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和便秘。

2、手术治疗

传统修补术:通过阴道修复盆底缺陷,适合轻度脱垂患者,能保留器官功能。

网片植入术:运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可通过微创腹腔镜或经阴道操作,复发率低,尤其适用于重度脱垂或复发病例。

阴道封闭术:适用于高龄、无性生活需求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五、如何预防

①产后42天:及时进行盆底肌评估与康复,为盆底健康筑牢防线。

②避免长期腹压增高:尽量减少久蹲、重体力劳动,预防便秘。

③更年期女性:可咨询医生,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六、医院优势

①精准诊断:结合盆底超声、MRI及动态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②微创技术:成熟开展腹腔镜、单孔腔镜及阴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③多学科团队:妇科、泌尿科、胃肠外科联合诊疗,全面解决各类并发症。

④个体化康复:配备高端盆底康复仪,根据患者情况定制训练计划。

盆腔器官脱垂并非难以启齿的“隐疾”,只要及时就医,就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若您或家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尽早前往专业医院就诊治疗。